书阅屋 > 关于我是怪物猎人这件事 > 第29章 第29章

第29章 第29章


公会派出的洞穴考察团,由地质学和生物学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矿工团队组成,他们有着丰富的洞穴考察经验,并且希望在这里也进行一次探查,完善本地的环境资料并找出潜在的矿产资源。

        而我和宁芙则担任团队的护卫,如果洞穴里的确存在着危险的生物,一旦察觉到可能的风险,我们就必须让整个团队退出洞穴。

        在进入洞穴之前,矿工们将两个提灯形状的小笼子交给我们,里面是一只小虫子。之前我看到过他们把水果和谷物丢进去喂食,或许是宠物或者矿工的护身符一类的东西?

        我们没有说什么,其他人也是一人提着一只小虫子进入了溶洞。

        因为失去了太阳的照射,四周都变得漆黑一片,溶洞里比外面的温度更低,因为地下暗河的关系,空气很潮湿,不过,如果是专门的引火物的话,应该还是能点燃的。

        我正要顺手点起火把,却感觉一只手拦住了我,正要问什么,却发现四周都亮起了一丛丛的荧光。

        “洞穴里有时会有可燃的气体,直接点火太危险了。”那名阻拦我的地质学家举起手中的笼子,四周的光就是这些虫子的腹部发出来的,而现在它们正振翅鸣叫着,光芒随之忽明忽灭。

        “这些虫子对周围的气体很敏感,如果空气稀薄难以呼吸,或者是有毒的话,很快就会死掉。我们利用了它们的特性,对它们进行定向育种,留下发光明亮的个体繁育,现在各地的矿工也都开始使用这种办法了。”

        “也就是说,只要光芒还在闪烁照耀,虫子还在继续歌唱,就说明这里的空气是安全的,我们就能继续深入洞穴?”

        “没错,而我们也会时刻留意脆弱的地质结构,予以警示。”

        我点点头,举起手上的笼子,照亮前面的路,对于生物的威胁就得靠我们时刻留意了。

        洞穴的墙壁上生活着一些爬虫,和外面的亲缘种类相比,它们都有着更长的触须,而眼睛却退化得很厉害,即使把发光虫笼靠近它们,也完全感知不到,只有我呼出的气吹到了身上时才会迅速地躲开。

        暗河的地上部分中也有些鱼类,大多通体发白长着胡须,也是完全适应了无光环境的种类。

        这些洞穴生物的特点就是比起外面的动物要小得多,大型动物自然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源,而在贫瘠又没有植物的洞穴里,这些猛兽是无法存活的。只有这些靠着进食洞壁真菌以及其它洞穴生物就能填饱肚子的家伙才能在这种地方活下来。

        越是深入洞穴,这样的特征也就越明显,如果说洞口的一些生物只是临时进入这里的过客,身体结构依旧与外面的生物没有区别,那么剩下的这些定居者则已经完全适应了洞穴生活,因而对于我们而言,长相显得愈发怪异了。

        几个生物学者一路采集着一些生物样本,将一些我们找到的小动物捉起来,以便带出去后慢慢研究。

        我问他们,这些生物里是否有会发出像樵夫们描述里的声音的种类,可却没有得到肯定的回复。

        我们继续前进着,笼子里的虫子安心地食用着固定好的饲料,发着荧光鸣叫着。

        我之前就认得这种小虫子,他们会在夜晚到来时通过幽光和鸣叫声吸引异性,而当觉察到危险靠近时就会瞬间安静下来,这些虫子也是不少地方传闻中“鬼火”的由来之一。但是,如此明亮的光和完全不怕人的性格很显然是只能通过人工育种得到的。

        前面的地面上长着许多尖塔似的柱状物,这些并不是生物,而是石头。抬头就能看到洞穴顶部也有着不少锥刺形状的石头悬挂着,甚至还有上下已经连通的石柱。这些柱状物是岩石遇水融化滴落,却又在中途再次固化形成的。据团队中的地质学家们所说,能够形成如此规模的石柱证明这个洞穴已经存在了上万年。

        我们能感觉到有微风透过这些岩石吹过来,看来这个洞穴不只有一个出入口。我们在洞穴中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只知道中途在一处没有那么潮湿的地方休息并进食过一次,之后又在一个小水潭处休息并捕获了一些洞穴鱼类。地上还有一些更早的人类痕迹,大概是一些勇敢的樵夫也曾深入到了这里并留下的,但却并没有足够的勇气继续前进了。

        尽管是一早就进入洞穴探索的,现在大概也已经不早了,但是,却还是没有发现能发出樵夫传说中声音的生物。

        我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那些樵夫是不是只是听到了风吹过洞穴岩石发出的声音?这些岩石形状怪异而又多孔,只要大风吹过,说不定会发出独特的声音。”

        一些人也赞同这一看法,这的确不是不可能的事。正当我想帮着带回一些石头当作证明的时候,洞穴的另一头传来了声音。

        听上去就像是一种有规律的呜咽声,好像有人在哀叹哭诉似的;又偶尔伴以轻微的吱吱声,就像是用开水烫死挖洞的细齿兽时它们会发出的尖锐叫声。

        尽管队伍里的一些人表示什么也听不见,但我也并不是唯一一个能听见这声音的人。就像传说中的一样,歌唱一般的声音传得更远更清晰,尖锐的声音听不真切,一些人更是完全听不见。

        远处并没有迎面吹来大风,而且风的声音也不会像这样有节奏规律。看来我们所寻觅的东西还在更深处。

        我继续前进,这声音能在岩洞中传递得如此清晰,证明来源并不远。

        我在头脑中罗列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最有可能的还是飞龙一类吧,这些家伙平时就喜欢喧闹……可是飞龙通常都极度依赖视力,这样黑暗的洞穴真的会是它们的容身之所吗?

        也说不定只是什么特别的鸣虫,没错,鸣虫往往都会发出有节奏的叫声,在求偶时和争斗示威时的节奏和声音也会有不同……可是为什么只有洞穴的那一边才有这样的声音?如果是鸣虫的话,刚才进来时就已经能听见了才对,就像我手中笼子里的一样,因为洞穴里没有白昼与黑夜的区别,因此也不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才开始鸣叫。

        还是说是某种陆龙?居住在洞穴里的生物也并不一定是一辈子都不出去的,暂居在这里也说不定。可是一般陆龙都是在阳光太过炎热时进入洞穴躲避,现在的时间也对不上。

        难道说是两栖鱼?这些介于鱼类和龙类之间的存在中,也有善于歌唱的品种,相比虫子也难以四处分布,很可能只是居住在某一个洞口附近。可是如果是两栖鱼在繁殖,刚才在水流里却没有看到任何它们的幼体——这些家伙因为没有卵壳,只会在水中产卵繁殖,一次产下大量的卵,应该不会完全看不到幼体才对。

        我一手提着虫笼,另一只手将一把猎刀紧紧地抓着。我所习惯使用的斧枪并不适合这样狭小的环境,我只希望等待着我的不会是什么未知的危险巨兽。


  https://www.sywwx.com/83739_83739348/414157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