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沈月乔徐怀瑾 > 第539章大结局

第539章大结局


因为它非金非银非铁非铜,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材质。

        年代又十分久远了。

        如何仿制?

        太后长叹了一句,抬头对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道,“当年,他们把孩子偷偷送出宫,是哀家怕事情闹大,从别处找来了一个孩子,交给了青丫头。”

        太后口中的青丫头,是昔年先皇后身边的大宫女,也是冒牌货琅琊王口中的嬷嬷。

        皇帝再次震惊。

        也就是说,母后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孩子不是许氏的儿子。

        所以才会放任他将这个孩子扔到琅琊不管不问。

        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众人便都明白,如今的琅琊王是个冒牌货。

        冒牌货也明白自己是个冒牌货了。

        他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不可能的,不会是这样的……”

        “我明明应该……”

        他明明应该登基称帝,后宫佳丽三千,走上人生巅峰的。

        怎么会变成这样?!

        装了半天才从惊吓中缓过来的样子,沈月乔终于走到徐怀瑾跟前,小声的说着设计好的台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些事之前没告诉你,不过,现在你应该都明白了。”

        徐怀瑾说着,将长命锁拿回来挂到了沈月乔脖子上。

        “相信母后在天之灵,愿意看见我将这长命锁送给你。”

        沈月乔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

        太后先是一愣,便明白,徐怀瑾便是沈月乔口中那个夫君了。

        原来。

        一切早已是命中注定。

        太后找来那些个太医,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若是走到滴血认亲的那一步,有备无患,总比被人打个措手不及的好。

        可是瞧这情形,似乎是不用的?

        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在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便是有信物,又如何证明,这便是真的六皇子?”

        太后循声望去。

        说话的正是孟广文。

        太后看了沈月乔一眼,“沈大夫,虽说你理该避嫌,但此事你怎么看?”

        沈月乔沉吟了片刻,摇摇头。

        “若能找到当年接生的人来佐证,也许更能证实自己的身份,其他的,小女没什么要说的。”

        太后:“……”

        众人:“……”

        这小姑娘不止是聪明。

        简直是聪明绝顶。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

        至于人证物证,当年的太医和接生婆都是人证。

        不过……

        作为正主的徐怀瑾,非常煞风景的来了一句:“我入京赶考,只是想替父亲沉冤昭雪。若是能多几个亲戚,以后常走动,也无妨。”

        “若是要伤筋动骨的,不要也罢。”

        一句话,便将旁人争的头破血流的东西,弃如敝屣。

        太后被噎了一下,但很快就笑出声了。

        刚从龙椅上起来的皇帝,却笑不出来了。

        那么多皇子,一个个削尖了脑袋挤破头想当太子,他在说什么?

        不要也罢!

        他当太子之位、皇位是条臭袜子么,他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

        盛怒之下,皇帝当场宣布琅琊王为抱错的孩子,又让曹公公去把许家人都请回京来,好好认认这长命锁。

        甚至想起了当年将作监的周怀生,让人把他也搞回来,验一验长命锁的真假。

        连田老也被他派人从锦州接回来了。

        就这么费了好些事,皇帝才恍然发觉,由头至尾,只有他一个人不知道!

        他便时常去先皇后许氏刚入宫时最喜欢去的那个小院里坐坐。

        又下旨认回六皇子,封为安王。

        但被徐怀瑾拒绝了。

        他说自己有了父母弟妹,还要替母亲养老送终。

        皇帝气的跳脚。

        于是再次殿试之时,徐怀瑾只拿了个殿试第三,被钦点了探花郎。

        但徐怀瑾越是不让皇帝顺遂,他越是要搞事情。

        大手一挥,命人将当年徐大人的贪墨案子翻出来重查,结果就顺藤摸瓜查到了孟家。

        顺着已故许愫大将军的案子一查,又查到了孟家。

        样样证据指向了孟家。

        孟贵妃仗着自己还享有特权,在皇帝面前哭哭啼啼,说孟家是无辜的。

        皇帝本来都心软了。

        但想起徐怀瑾那双冷漠的眼睛,心里一下就膈应起来,头一次挥开了孟贵妃。

        当夜便下了圣旨。

        孟家抄家之时,抄出来无数的金银珠宝,还有数不清的田产地契。

        那是别人几辈子都积攒不来的财富。

        最骇人听闻的是,还在孟家的资产中找到了一座铁矿,和一座银矿。

        皇帝震怒。

        原定流放的孟家父子,变成了斩立决。

        其余男丁悉数流放三千里,女眷冲入教坊司为妓。

        赫赫孟家,一夕之间崩塌。

        孟贵妃在深宫哭瞎了眼睛,被贬入冷宫,此生不复出。

        而那个被当成六皇子养了十几年的琅琊王,只能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当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爷,再回到乡村里种地,简直苦不堪言。

        皇帝再次给徐怀瑾下了册封安王的圣旨,他却言之凿凿的要求要外放做官。

        父子俩在御书房内极限拉扯。

        最后谈出了一个徐怀瑾外放做官,任满必须回京的结果。

        当然,还要许家官复原职。

        皆大欢喜。

        徐怀瑾开开心心的带着沈月乔赴任去。

        至于他满心期待的,没羞没臊的生活,唔……

        肯定是过上了。

        威远侯府知道林氏的女儿成了王妃,又来巴结,还要强行把自家的纨绔子弟塞给沈汀乔。

        一贯缺根筋的张大公子终于奋起直追,勇敢追爱。

        加上威远侯府的搅局,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不过,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三年后。

        一期任满,回京述职。

        小夫妻刚一进城,便被曹公公带着禁军给五花大绑,连同册封太子的圣旨,直接送进了东宫。

        而后,便传出皇帝东巡泰山,由太子监国的消息。

        满朝文武哗然。

        若干年后。

        满朝文武已经过惯了太子监国的日子,眼瞅着皇帝日渐年老,顺理成章的甩下了这副担子,全国各地逮着沈月乔的产业挨家吃白食去。

        又是许多年后。

        天逢灾年,旱灾水灾交迭,毗邻的草原某过安分了几十年,突然觉得自己又行了。

        发兵南侵。

        为赈济百姓,国库已是日渐空虚。

        不过,有一则小道消息,是从宫中传出来的。

        说是堂堂大兴陛下,竟然朝天下第一商沈夫人求借银两。

        也不知是真是假。

        留作笑谈。

        ……


  https://www.sywwx.com/93757_93757749/1110510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