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逆仙 > 第七章 修真境界之划分,青云山上之引者

第七章 修真境界之划分,青云山上之引者


听了方仁的“豪言壮语”,灯老好心地为方仁讲解了一番修真境界的划分。虽然方仁上青云山之后总会知道的,但此时早点知道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儿,说了也就说了。

        比如方仁初入青云山,只能算是“炼体期”,强化自己的身体,以使自己的身体能够经受得住真气对身体的影响。

        而下一个阶段,则是“练气期”。这一阶段,已然可以感受到世界中所存在的灵气,可以修行功法了,此时基本上能算得上是凡间顶级高手,百病不侵。

        而这练气,却又是炼体的辅助,因为只有练气之后,才能运行功法,通过对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的操控,从而炼成四大假合之肉身,凝聚本命金丹。

        炼成四大假合之肉身的阶段,被称作“筑基期”。

        只有凝聚出本命金丹,进入“金丹期”,才能算是真正入了修真之门。

        炼体、练气期的修炼者,在世间并不算少,而筑基期,则基本上能够成为小门派的主力部队了。比如之前被妖僧所杀的青灯客,便是已然达到两大假合肉身的筑基期修士,在江湖上已经算得上是一方人物了。

        可只有金丹期以上,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修士”,因为他们可以飞天,可以感受到“天道”的存在。

        当本命金丹承受不住自身充沛的力量之时,修士会在金丹中修出本名元婴,破丹而出,成为能化天地之能为己用的“元婴期”。此时已然算得上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青云派的各位峰主便都是元婴期。

        元婴期修士,便如凡间神话中所写的神仙那样,喝点露水都死不了,能活几百年……当然,不喝露水也能活,天地能量已然能随时被吸收消化了。

        元婴期以上,称作“化神期”。化神期的修士,意识可以随时离体,除非境界高出化神期,否则其他人是很难察觉得到的。而这神游体外的意识,能杀人。

        所谓移山倒海,在化神期并不稀奇。能到化神期,那无一不是通天彻地的大能,比如青云派掌门李玄青,也只是堪堪接触到了化神的门槛而已。

        化神以上,称“阳神期”。所谓阳神,则是到了一种意识可以变化出实体的玄妙境界。凡间神话里所谓的“一气化三清”之类的神仙法术,实则为阳神期修士们的正常操作。

        而阳神期以上,便是传说中的“混元期”。到混元境界时,便成了真正不食人间烟火的级别,凡间的一切物质对他来说都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此时的修士只需要干一件事,便是参悟天道。

        参悟得道源之所在,便可渡天劫,开天门,破界成仙。雷劫过后,仙人可成,雷劫未过,魂飞魄散。

        当然,也有一些修士知道自己雷劫希望渺茫,也会准备一些特殊的保命方法,通过遗弃肉身保留意识的方法保命。

        当然了,他们的意识自然也能化作新的肉身,但因为没有经过雷劫,所以无法得到道源之力。

        一般这种被称作“散仙”,即肉身已然散去的假神仙。这些修士虽然够了仙的水平,但因为未过雷劫,未入仙界,所以没有仙的境界。

        毕竟,自古以来,又有几人能真正得道成仙呢?能到散仙级别,已经算得上是天下无双的英雄人物了。

        据说,散仙的寿元能达万年。但因为过于寂寞,真正成为散仙的修士,总是会去拼一些奇遇,把自己陷入大危机之中,导致真正活到万年的实际上只是凤毛麟角。

        灯老说的简单,但真实的修真之路,显然是艰险万分。

        但年仅不到七岁的方仁并不知道,他只是觉得,元婴期才算是真正进入修行世界的第二个阶段,似乎自己的目标定得也不算太高……

        殊不知,这浩瀚无边的世界中,修士本身已然是凤毛麟角了,金丹都被凡人称作“上仙”的时代里,元婴又是如何稀少?

        方仁和灯老又聊了一会,方仁说了说他的经历,灯老也听得十分入神。毕竟几十年没有与人交流了,灯老寄居在青铜油灯上的灵体可以说是寂寞万分。

        当方仁把自己所有能说不能说的事儿全说了一遍之后,灯老决定“放过”方仁。

        “你既然已炼化了这青铜油灯,你就可以随时掌控你的意识出入这里了,也可以随时往里存放或者取出物品。青灯客拿着这灯研究半生,连名字都跟着这油灯起了,却未想到便宜了你小子!”

        此时的灯老心情极好,挥了挥手:“休息去吧,你就等着青云山上来人接引你就行了,别的事情不要多管。”

        所谓“别的事情”,说得自然就是青灯客被杀之事。

        方仁很聪明,自古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懂。

        “不过嘛,这油灯也是过为抢眼,毕竟青灯客之名在江湖上也不少人知道。”灯老突然又说到,“我用一个秘法,改变一下这青铜油灯的外形,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了。你走吧!”

        方仁给灯老作了个揖,控制着自己的意识离开了灯灵界。

        从灯灵界出来,果然,面前的青铜油灯已然不再是一个油灯,而是变成了一枚古朴的青铜戒指,戒指上刻着淡淡的线条,线条勾勒出了一个抽象的油灯。

        方仁带上戒指,轻轻抚摸着:“青灯客大叔,抱歉了,您这油灯扔着也是扔着,不如给我。”

        说罢,方仁蹑手蹑脚的打开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一夜无书,次日清晨,青云山上总算是来人了,来的也不是别人,正是伤了荆无命的王婵。

        根据荆无命的说法,方仁是他带回了的青云玉持有人,而自己因为和王婵的口角争斗受伤了,自然要派别人去带他回山。

        作为罪魁祸首的王婵,自然被强行“发配”去接这个牙尖嘴利的混小子。

        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反对这个提议,但王婵归根结底没能逃脱接引方仁的“厄运”……

        至于为什么叫厄运?倘若是了解七杀命的人肯定知道一句格言:“若非必要,远离七杀”。

        只要和七杀命者在一块,即便是在茶摊上拼个桌喝茶,说不定都被妨出点事儿……

        作为白云秀的关门弟子,王婵虽然年纪不大,但修为并不低,已然到了炼成三大假合之肉身的筑基期第三阶段,所以下山的速度远非常人可比,即便青云山是千丈高山,有个半个时辰左右也便到了山脚下。

        她很快就感受到了青云玉的位置,来到了客栈。

        而此时的方仁,已然起床了,正坐在一楼大厅吃早饭。

        方仁身上的钱并不少,但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早餐吃的很简单,只是简简单单一碗玉米面粥,一个杂面馒头,还有店家送的一小碟不要钱的咸菜。

        这玉米面粥和杂面馒头,是店里最便宜的吃食。在这个物产还算是比较丰富的年代,哪怕是乞丐一般的穷人,也是喝得起白米粥、吃得起白面馒头的,但方仁却选择了更便宜的玉米面粥和杂面馒头。

        他不是没有钱,这只是因为他的个人习惯而已。因为家里生活条件还不错,小时候方仁有点虚胖,老方为了儿子能长得稍微别那么胖,在早餐上对他严格进行控制,精米精面是完全不用想了,永远都是玉米面粥和杂面馒头,这玩意粗纤维,比较促进消化,不容易长胖。

        至于油条、豆浆、鸡蛋之类的,更是想都不要想。

        而时间长了之后,方仁已然习惯了这种饮食结构,所以自然而然的点了这两样。

        但他是为了“健康”,可在王婵眼里,却成了“穷苦”和“可怜”。

        方仁以为自己是“细嚼慢咽、有助消化”,可在王婵眼里,这是吃这种食物都“舍不得大口吃”的农村穷孩子。

        那一刻,方仁在王婵眼中的形象似乎不是如前一天那么可恶了……


  https://www.sywwx.com/38005_38005194/412404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