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谍海孤雁 > 第870章 消遣玩意

第870章 消遣玩意


“…啪啪啪…”林默轻轻给何长文鼓了下掌,这番分析确实精采也说到了点子上,当然也有鼓励一下免得其信心受挫,虽然受点挫折不是坏事,但总得分时候。
  “现在有要补充的吗?”在其他人这里转了一圈,无人开口后才看向史宝存。
  史宝存见状,沉吟片刻,组织了下语言,道:“这家店最近生意应该出问题了,你们看他摆出来的衣服,都是成色很不错的衣物,开始还将其认成是库存衣物。
  可能毛贼销脏的衣物不少,但这样品质成色的,肯定也是其中精品,也是获利最是丰厚的货品,必然是放在服装店中慢慢售卖,而非支起摊子低价抛售。
  这从摊上那些不适合这个季节的毛衣、袄子、呢子大衣、翻皮帽等等,也能侧面佐证一二,我估摸着,这生意怕是开不下去了,说是清仓其实也没错。
  至于经营不下去的原因,之前我曾在码头附近,看到好几家生意红火的新开成衣服装店,服装款式新颖多样,质量不差价格还相对便宜,另外还有不少正在装修准备开业的成衣服装店,估计这些严重冲击到了这家店的生意。”
  众人闻言,不少人四下打量一番,发现街面上不少人,穿着的都是成衣,而且是那种批量生产的成衣,应该就是史宝存所言新成衣店售卖的产品。
  成衣,尤其批量生产的成衣,特征还是较为明显的,主要是色彩比较丰富,可能印制、缝制、针刺一些图案,衣服上可能采用多种的面料,而且有时还能看见多人穿戴同样款式衣物,虽说成衣款式、样式较丰富,但其实叫卖的样式并不会太多。
  当然了,并不是说裁缝铺缝制的衣物便没这些特征,只不过这些特征通常出现在较为高档的那类衣物上,批量成衣,只是把这些变得更加普及,让普通民众也有条件使用,导致普通民众的衣饰出现了变化,表现就是往街上扫一眼,便看见街上不少人穿着同款式样衣服。
  “肚脐眼,过会儿你找个人,与你装扮成进货小贩,去那店里进一批旧衣物,我估计那服装店还兼做旧衣批发生意,把当铺收的质量较次的旧衣批发给小贩零售。
  你们不用挑挑拣拣,批量低价成批打包就行,如果能谈下低价,质量较好的也可以批发几包,同样表明不用挑,理由可以用往偏远地区发售当说辞。”
  林默安排完,店家也开始上菜了,众人不再言语,几个小炒,几个冷拌,一二个汤沌菜,很快便让众人一扫而空。
  吃好后,众人不再耽误,分头行事,何长文带着张光甲,去往林默吩咐的地方,杜齐鸿领着朱三宝和另一名队员,先往旁边街上绕了一圈,才从另一侧绕来这家店,按林默吩咐找上老板提出要求。
  至于林默,带着史宝存等人,一路往南穿过商埠、市区,镇江还是颇为繁华的,毕竟位于江苏南北中心地带,又是南北运河、江河交汇之地,还是JS省会,肯定不至于有多差。
  当然了,跟上海、南京肯定没得比,城区人口也就二十万多点,在江苏都排不到首位,但繁华程度也非其他一些这个人口数量的城市能比肩,周边大村镇甸众多,驻泊船只众多,这从镇江众多的外地壮年人口可见,只不过多数船只、人员仅是暂留泊靠,并没有转化成驻居人口,只能说江南地区繁华城市众多,它在其中是真不起眼。
  市区边缘,确如史宝存所言,汇聚了不少的作坊、小厂这些,其中有一块,就汇聚了不少的铁铺和铁器加工作坊、小厂这些,不过主要以农具、厨具及日常生活所用铁器为主,且多以手工加工为主,没什么技术含量。
  简单转了一圈,林默选了一家大点的作坊,作坊内有一些老旧的手动机器,像是压平、折弯、卷圆等这类手动机器,还有一台不大的老旧蒸汽机带动的动力锤。
  作坊具备切、压、铆、钻等加工能力,主要加工一些铁炉镗、铁皮桶、铁架子、黄包车车壳翻篷支架这些,店坊同开,接一些零零散散的小订单,少量零售批发一些寻常货品。
  林默找上体魄壮实的老板,订了几个烧烤炉架,大小不一的铁炉子,宽大的铁方盘,方形铁锅等等样式不一的铁器。
  因为样式多,量又少,老板有些为难,包料包工,林默又主动提了工费,老板才应下,不过林默也要求明日下午便要交货,并先付一半做为定金,老板盘算后同意。
  “对了老板,明天你梢带着给我们送五百斤好炭,货款运费一分不会少你,送到约定好的交货地方便一并结清所有款项,我不想再另外麻烦了。”
  老板迟疑片刻后应下,出手这么阔绰的主顾可不常见,他不想为此失了这生意,反正这也不是多麻烦的事,虽然多数铺面作坊多是用煤,但用炭的也不少,直接在附近采买找个板车一并送去便是。
  谈妥后,众人直接在路口坐黄包向东,过了运河后来到县城,不过没进城,先沿着运河岸边逛了起来,这里就是繁华的码头及商铺,东西南北泊靠的商船,带来了品类繁多的货品,商品多得那叫一个让人眼花缭乱。

  转了一圈,吃的玩的耍的等各类东西,众人早己拿带不住,都叫了个板车装了半车,有各式糕点、果脯、坚果等,也有各式扇子、伞具、布幔乃至凉席等玩意,甚至还有几个大小不一的风筝纸鸢,最主要的是这些玩意还都不便宜。
  “你们带着货品到码头货场等着,我们进城里再转一圈,看好东西,可以自己找点吃喝,等我们回来汇合。”
  林默指派了车夫和队员到附近码头等着,自己带着手空空的史宝存几人进了县城,继续游逛采买,城里这时间往来的人少多了,但大大小小铺面同样不少。
  “林队,这些于我们用处比较有限,采买的数量是不是有点过多了?”见人少了,史宝存总算开口问了出来。
  林默闻言,解释道:“这些消遣玩意儿,肯定是要备足的,先不说呆在船上没点消遣的会不会憋得慌,就是一堆人窝在船上,就在某一片游曳停靠,结果你在船上不消遣也不耍玩,别人还不得怀疑这里面有问题。
  至于多不多,一个是不知道时间需要持续多久,多备点肯定不是什么坏事,另一个,多的也能让大伙儿长长见识、见闻,有些东西单靠闭门造车是不够的,还得见过玩过用过,你才能言之有物,这种机会不多,也算是寓战寓学了。”
  说完,林默看见不远处较偏的一个路口边,居然有一家专门卖鱼竿等钓具的铺子,立马带人风风火火杀了过去,他进城走一遭,主要想寻的就是这地方。
  在船上嘛!还能有比钓鱼更适合的消遣行为?(花船除外)之前他也碰到几处兼卖钓具的店,可惜都没能让他满意。
  进到店里,确实是专卖钓具的铺子,主营鱼竿,而且是前铺后坊的模式,店里有好几位大师傅和学徒制作鱼竿,还替一些手艺高超的师傅代售。
  店铺一整侧,全是长短、粗细不一,材质、形制不一的鱼竿,种类繁多,另一侧是各样色的鱼线、钓轮、鱼钩、漂、坠等用品,其中还有洋货,但相较于另一面摆放的鱼竿,这些就是小乌见大乌了。
  钓鱼,在哪个时代,都不是一个省钱的消遣,好在现在,还没有那么多有闲情逸致的钓鱼佬,钓具贵是贵点儿,但也没贵得有多么离谱,只要没有大师或用什么名贵材质装饰,其实也就普通市民感觉有点小贵的水平。
  林默买了一堆各样式款型的鱼竿,短的扎了一捆让人抱着,长的扎了半捆让人扛着,其他钓具用品装了几个小麻袋,让人提溜着,众人一副进货的样子。
  回到码头,找了条船,将采买的各类物品都装了上去,然后沿着运河缓缓驶向约定地点,等到地方将东西卸下,时间已至五点出头。
  杜明胜跟医务室人员早已经回来,在约定地方守着东西,沙戾海则是让人送回了两大板车东西,人现在还不知在哪?
  杜齐鸿是回来最早的,同样带回两大板车东西,一个个用布料包成方包,又用布条捆扎起的玩意,有的靠近还能闻见异味,他们现在轮换去吃东西了。
  何长文则是将他所吩咐的煤气罐与煤气灶这些送回后,去采购其他东西还未归,煤气是煤制气或叫水煤气,这东西很早便就登陆中国了。
  上海便有煤气厂,开始是供应煤气灯之用的,但伴随电灯及发电技术成熟,煤气厂销路受影响,便开始罐装煤气发售,不过近些年煤气在上海普及推广,煤气已经开始供不应求,所以煤气罐也少见了。
  这边还有,可能跟以前这里有英租界存在,虽被迫放弃,但还是供应各类稀缺商品,保持部分影响力,而且本地外商产业也不少,主要的消费群体也是他们自己或同他们走得近的那些人,自然不会轻易断供。
  这里的煤气罐跟后世的煤气罐并不是一回事,准确应该叫液化气钢瓶,也有叫瓦斯罐的,灌装的是煤制气,而后世的则是灌装液化石油气,石油气压强是煤气两倍多,所以这东西工艺要求也不太高,虽也是国外进口进来的,但不是啥昂贵高端玩意,只是国内少见罢了。
  至于所谓煤气公司,其实不过一家代售罐装煤气和煤气炉的店铺罢了,不过这些玩意,在普通人眼里确实是高大上的,不然也不会有话唠跟史宝存吹嘘自家亲戚用的煤气,不冒烟也没异味,从而让他们获悉这些讯息。


  https://www.sywwx.com/18_18076/7612657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