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谍海孤雁 > 第903章 扎心

第903章 扎心


“…尽可能确保资金不被浪费而是用到实处,算是能勉强减少林家的一些资金压力吧!也不能这么说,如果运作良好,这一套布局所产生的价值、收益,说不定就能维系其运行乃至壮大。
  毕竟被浪费掉的,不止是资金还可能会是机遇,说不一定被浪费掉的资金,恰恰就让结果卡在了成功、突破的前夜,甚至这些事情所诱发的各种问题,本身便干扰到了研究人员的正常工作,导致实际的损失远远高于被浪费的资金,所以这类事情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而且这能解决的可能不止是资金问题,科研的另一样更关键的因素——人才,也可能因此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就如我之前所言,这能吸引来人才。
  为何呢?因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健康优渥的科研环境,而若能在此基础上培植出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那对不少人才甚至会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所谓健康优渥的科研环境,其实就是一个能让研究人员,尽可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的环境,而投入的精力又有数量与质量之分。
  数量,就是为人解决了生活、工作中的各类杂事,让其能将更多时间、精力、心思等投入研究工作中,包括且不局限于为其解决经济负担、子女教育、甚至出行往来等等。
  虽然这些可能会让我们付出不低成本,但研究人员时间、精力等的价值,普遍会远高于这些成本,所以我之前才说在侧重于技术方的公司企业中,管理者要承担起服务者的角色。
  质量,就是让研究员能以愉悦的心情、高涨的热情投入研究,甚至具备对事业由衷的喜爰、对研究充满探索的欲望与好奇等等,这些都能让投入的精力、心思具备更高的质量。
  科研氛围,既与上述的科研环境相关,又与能为其提供事业、职业等的发展相关,还有前提,是能提供较前沿的相关科研知识以及相应的研究设施器械等条件。
  前期购买技术、专利这些时,可以看看能否顺道买下相关研究资料这些,这就相当于科研知识,其他就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收集积累,设施器械就不用多讲了,若是能尽可能提供充足研究耗材这些最好。
  其他跟科研氛围相关的,还有构建良好的科研探讨氛围,通俗点说,就是一方愿意教授提携,一方也愿意主动虚心请教;一方可有理有据提出质疑怀疑,一方也能虚心接受质疑乃至批评。
  涉及科研相关的,尽量让其保持纯粹理性,不将上下级、尊卑、关系人情、颜面等等这些瞎掺合进去,科研是一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掺进去,对于得出正确的结果,那就是一种阻碍。
  反正就是有利于科研的,所需所求尽,尽量提供;所阻所挡,尽量搬走。让这些人能将其精力、心思这些,尽可能高量高质投入到研究及成长中去,而不是被乱七八糟事项搅个不得安宁,那这样的环境能不吸引人吗?
  我们所能提供的资源、支持乃至荣誉等等这些,别说与国家比,就是行业领域内愿意大力投入研发的大企业大公司,所能开出的条件我们可能都比不了,那要怎么吸引人才过来跟我们玩呢?
  普通研究人员,可能花钱也能招揽到,但虽说科研也属于知识这些逐步积累提升的学科,但顶级人才能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是百个千个普通研究人员也抵不上的,他们之间的差距,可能比我们与狗之间的差距还大。
  这类人,单靠钱肯定是难以招揽来的,但想成为这类人,天赋与努力,或者努力换为投入的精力、心思、心血更准确,这些都缺一不可,不然再好的天赋也白瞎,所以优渥的科研环境、氛围等对其事业发展、成长有很大助力的东西,对他们是有着很大吸引力的。
  再一个,将精力、心思这些投入到了研究中,对人际关系、人情往来、蝇营狗苟等等这些现实社会运转中也客观存在的东西,倾注的精力心思往往会较少,如此便会让这类人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少混得很不如意甚至生活一团糟糕,然后严重反噬影响到其热爱的事业发展上。
  我们的举措,可以代其应对处理这其中的多数杂务,其他的也可以从旁协助或指导后妥善处置,而且为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这些,也是排斥这些东西的,在其中,无需过多担心这些东西,可以提供尽可能不影响其醉心于研究的环境。
  另外,这类人也是普遍反感这些东西的,因为相较于其热爱乃至狂热追求的,对于未知的好奇、探索到未知带来的成就等等,这些东西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太过于无聊、无趣。
  就如前面所分析的技术方与管理方的冲突,科研面与现实面的冲突也是普扁存在的,而且都是一种在根源上便存在的冲突对立。
  一个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规则体系,一个是在人与知识之间构建起的探索体系,运行的逻辑上就存在巨大差异。

  两者门槛不同,明显是前者更低,这么说也不准确,应该说前者已经发展了数千年甚至更久,已经融入了人类生活中方方面面,自小便能从各方面感受并接收这些,所以表现出了更低的门槛。
  而后者,需要你主动去学习各种基础知识,然后逐步深入,持续不断投入无数年的时间与精力,而无数人可能因无天赋、无毅力、欠缺学习条件等等,而无法达成这要求,所以事实上存在更高门槛。
  门槛高低,意味着人数寡众,也意味着现实中会以哪一套体系为主进行运转,而在另一套体系倾注大量乃至全部心力的人,在这一套体系中的境遇困扰可想而知。
  哪怕现实中受很多人尊敬、敬畏着他们,甚至因他们的巨大价值而追捧与拉拢,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便消失不存在了,只是多给出一些空间而已,而我们营造出更适合他们的环境,也仅是让空间变得更大而已。
  当然,并不排除有人能在两套体系中都同样如鱼得水,甚至现实中很多在科研这些上取得不俗成就的人,都具备了这些特质,但这类人能在我们这里吃得开,在其他地方也能吃得开,我们又能拿出什么条件招揽留下他们呢?
  所以我们营造出这个更适宜进行科研的环境,主要目的是为吸引来另一些人,其中就可能有只想醉心于研究的顶级人才,或者想有更好环境、条件进行研究与成长的研究者,而林家提供给的土壤,可能让其中一些人也能成长到这一步。
  而说点扎心也不太正确的话,适应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想回去就很难了,甚至自己曾经能接受也不认为是多大问题的事儿,一旦有了不受其困扰的经历,也会生出抗拒心理乃至无法再接受。
  进来容易出去难,到时候可能多数人就得跟林家绑一块儿,甚至可能直接丧失对原环境的适应和生存能力,非情愿的再也回不去。
  林家提供这样的环境,其实是反常规的,因为林家也是管理方,包括企业、公司、单位等各种形式的盈利组织,本质都是管理方在主导,再说直白点,那就是以权来主导,行政权、管理权、审批权、所有权等等,而这些都是基于现实人与人的体系所产生并运行的。
  所以普通企业、公司这些,是基本提供不了这种环境的,就算是有,绝大多数也仅是在公司的某一时期,而且主要集中在公司需要技术这些来起步或带来快速发展的前中期,后面环境又会恶化回去。
  一者是现实运行体系的侵蚀反噬;二者是到了这个阶段,在现实运行的体系中,这并非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技术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后,继续开发新技术的成本是剧增的,而公司这类完全可以借助规模优势、先发优势甚至垄断市场优势这些,代替技术的先进来谋取利益,自然不愿再花费巨量金钱投入研究,那所谓良好的科研环境,自然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至于国家,其总体代表的便是现实这套运转体系的利益,想要富裕强大并维护自身利的国家,肯定会为能提高生产力、加强国防、发展经济这些的科研投入大量资源。
  但做为依托现实体系运转的组织,也是将各种错综复杂因素囊括于其中的集合体,不仅企业、公司的问题存在,也很难投入不菲代价来营造这么一个环境,可能会为某些人某些事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及资源支持,继而达到类似这种环境的状态,但这终究只会属于少数人少数地方,像是军事、重要民生、有极重要战略价值等的领域。
  但林家投入首要考虑的肯定还是与经济利益相关的,而且这些类别太敏感,林家多半也不会涉及过多,所以一旦在我们所营造的环境中呆惯了,其中的多数人就很难再接受乃至适应外界环境,这自然是符合林家利益的,但这点于他们大多数人是好是坏就不一定了。
  不过我们只是栽下梧桐树,凤凰愿不愿意落是他们主动的,既然选择自己入?中来,那就要接受来?中的后果,不过这些话可别往外乱传,容易影响形象啊!
  我们愿意提供这些,也只是因林家面临特殊局面,对这些有超出常规的需求,长久而言,我们也可能出现上述那些问题,具体能维系多久也得看情况,不过从心而论,我还是希望能长久运作下去。
  而且从理论上来说,能提供稀缺的东西,本身便意味着蕴含巨大价值,所以前期无需过多迟疑跟纠结,能给到的支持与资源这些尽可能给足,一旦能长期运作下去,林家能获得的好处无法想象。”
  林默说得轻巧,但其实心中已经颤了几下,也不知道可能带来的副产物,究竟是好是坏?甚至某一瞬间他都动摇了一下,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他需要这些,他们可能也需要这些吧?
  林默没再这个问题上多言,稍微嘱咐一番,便结束了这个话题,让林文卿为他继续介绍船厂的这些事儿。
  只是林文卿的态度,好像又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好像多了点~惧?不过他已经巴拉巴拉为林默介绍起情况,脸上的情绪已经收了起来。


  https://www.sywwx.com/18_18076/757984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